社群網路的發達,讓我們得以隨時隨地跟朋友親人連繫互動,但與此同時,這樣的新社交模式,是不是也讓我們變得比較少真正跟我們重視的人,一起好好聚一聚?Gulu揪團服務社群變是基於這樣的想法誕生。
相較於現在多數的LBS應用,多聚焦在「當下」位置的分享,Gulu則是以「誰想跟我去哪裡」來取代「我現在在哪裡」的「純分享」機制,畢竟,正如前面所說,與其只是貼幾張照片讓朋友喊讚,還不如把朋友拉出來才是「真正的互動」。為了讓使用者能隨時隨地方便揪團,Gulu的跨平台互動機制,不僅可從PC端的網站、行動裝置的App來進行,甚至可以直接透過活動通知的email在同一個公開頁面(public page)回應,而且,除非你要建立新活動,以上的過程完全不需要「登入」的動作,也就是說,即使你不是Gulu會員,你還是可以參與討論、回覆、投票、甚至邀請更多的人加入。
當然,任何想「獨立」於Facebook外的社群服務,都會被問「為什麼?」儘管Facebook上的互動機制可說五花八門,但絕大多數的用戶常用或真正會用的,其實屈指可數,而其中的「Facebook活動」,相對來說應該不算「主流」用途,功能也比較陽春,從這個「一次專心做好一件事」角度切入的Gulu,的確是有機會。同樣的想法也延伸到即將推出的行動應用上,採取「化整為零」方式把各機制拆開,分成不同的App,讓使用者每次只有一、二個功能可用,以減少不必要的干擾─顯然,這樣的做法也是有鑒於Facebook的官方整合性App,評價反而不佳的緣故。
從最初開始想創業到現在,Gulu的創辦人們心中一直不變的夢想,便是「一點一滴把世界數位化」,儘管未來充滿變數,看著這群熱情洋溢的創業家侃侃而談模樣,可以肯定的是,這個以「進行式」存在的夢想,依舊會一直進行下去。
【創業之星小檔案】
精靈數位是一群台大、政大、和MIT畢業生所組成的網路科技公司,其代表產品Gulu.com是一個以全球為目標的社群服務平台,讓使用者在想揪團活動時,可以輕鬆建立互動方式的工具。
數位時代網站|撰文者:劉翰謙編譯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